春日的内蒙古通辽市,处处洋溢着蓬勃生机。近日,一则喜讯传遍大街小巷:西辽河调水工程取得重大突破,水头已顺利抵达通辽市主城区。如今,清澈的河水在河道中奔腾不息,为这座城市的生态复苏注入了全新活力,调水作业仍在平稳有序地推进。
西辽河,曾在我国七大江河中“黯然失色”,成为唯一断流的干流,流域生态岌岌可危。为扭转这一局面,水利部多年来精心规划、科学调度,通过持续的生态补水,稳步推动西辽河生态复苏。
2024年,在断流26年后,西辽河干流水头首次抵达通辽市主城区,与城区既有水面成功衔接。此次突破意义非凡,实现了总办窝堡枢纽以下71公里河道有水,干流过水长度达到149公里,创下近26年来水头行进的最远距离,标志着西辽河水流贯通调度取得了关键的阶段性成果。
步入2025年,水利部朝着“全力实现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的目标,持续加大工作力度。3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下达2025年第1次西辽河水量调度令,正式开启本年度春季水资源调度工作。根据调度指令,从3月4日8时起,kaiyun开云平台大石门水库、东台子水库以每秒13立方米的流量向下游泄水,引乌入通工程则以每秒1立方米的流量向通辽市城区河道补水。此次调度巧妙利用春季冰雪消融、农业灌溉尚未开始、河道冻土未化的有利时机,采取“全线闭口、集中下泄”的策略,极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为通辽市主城区输送了珍贵的生态水源,也为西辽河干流全线过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水头向主城区延伸,西辽河流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辽河公园的水系重新焕发生机,河岸两侧植被愈发繁茂,湿地生态功能日益增强。最令人欣喜的是,大量候鸟纷纷回归,成为生态复苏最生动的注脚。监测数据显示,随着西辽河生态逐步好转,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长。天鹅、大雁等珍稀候鸟再度现身西辽河畔,它们或在水中自在嬉戏,或在浅滩悠然觅食,让这片土地重新充满了蓬勃朝气。
通辽市的生态治理成效不仅体现在西辽河的复苏上,地下水位回升与生物多样性恢复同样成绩斐然。持续的生态补水使西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水位止跌回升,湿地生态功能逐步修复。这些积极变化不仅为候鸟提供了栖息家园,也让当地居民切实享受到了生态福利。
西辽河的调水工作,是生态修复的关键举措,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随着调水工作的深入开展,西辽河流域的生态复苏必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描绘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让通辽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样板城市。(山丹)
某某自来水业务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种规模自来水公司的网络版自来水多种类业务管理软件。根据各大自来水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主...
某某自来水业务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种规模自来水公司的网络版自来水多种类业务管理软件。根据各大自来水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主...
某某自来水业务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种规模自来水公司的网络版自来水多种类业务管理软件。根据各大自来水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主...
某某自来水业务系统,是一套适合各种规模自来水公司的网络版自来水多种类业务管理软件。根据各大自来水公司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