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kaiyun开云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54153522

新闻中心

News
您的位置: kaiyun开云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中国民主促进会与kaiyun开云南水北调工程

发布日期:2025-04-10 16:37浏览次数:961

  202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周年。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调水工程,10年来,工程累计调水超767亿立方米,惠及45座大中城市1.85亿人。

  工程改变了中国的水资源分布格局,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的世纪创举,是支撑长远发展的国家大事,是载入千秋史册的民心工程。“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国家的经济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巨大效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02年12月,国务院批复《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动工实施,2014年12月,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的调水梦得到实现。工程的成功,彰显了中国领导的政治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彰显了我国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习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话掷地有声:“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南水北调工程汇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凝结了无数水利工作者和建设者的辛勤与汗水,在工程论证、建设、运行各个阶段,也都有着民进的身影。一代又一代民进人胸怀“国之大者”,立足民之关切,聚焦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建设、运行和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努力发挥作用,贡献民进力量。

  今年正值民进成立80周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查找档案、翻阅资料、寻访亲历者,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再现。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自古以来,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民进人很早就关注北方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用水困境。民进中央原副主席邓伟志1981年在甘肃定西考察水资源情况后写道:“在定西县,到一家贫困户家中,他们说因为缺水,一年只洗三四次脸,每人只有一单一棉两套衣服。我顿时黯然神伤,热泪盈眶,但不能在人家里哭泣,跑到他们厕所里擦眼泪。镇静了,看到他们的吃水缸和床上用品,又痛心入骨,再跑到厕所擦泪。”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应运而生。中央以把握历史主动的远见卓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上筹划了南水北调工程。工程进行了多年的测量、勘探、规划,在技术路线、环境影响、经济成本等方面经历了反复论证。

  1993年,在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上,由时任民进河南省委会主委袁祖亮发起,方明、葛志成、邓伟志、朱鸿鄂、李金培、陈慧等18位民进会员联名提交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亟待上马案》,该提案被全国政协编为第1007号提案。提案饱含对北方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关注,写道:“北起北京、天津,中经石家庄、邯郸、郑州,南达许昌、平顶山,有大、中城市十七座之多,目前水资源严重不足,河道经常断流,土壤沙化,过量超采地下水,又出现城区地面下降,建筑物遭破坏。”

  提案严谨分析了中线工程的地形优势“从丹江口水库经郑州北至北京,南北落差近100米,以长远观点看,调水成本低”;深入调查了水源地水质“丹江水质极佳,除高锰酸盐指数一项略超,kaiyun开云app其他各项综合指标均已达到一类水标准”;详尽探讨了工程建设条件“施工条件较好,可动员人力、机械一齐上”。综合各项条件,得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应率先上马的结论。

  提案得到了各方的关注,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在对提案的答复中写道:“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已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流域向京津华北地区调水是十分必要的……您在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国家在决策时将予以考虑。”

  2002年7月,时任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带队在安徽实地调研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引江济淮工程,为南水北调东线支持沿淮、淮北地区用水出谋划策。

  民进持续的呼吁和建议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了助益,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这项重大战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如今,纵贯2899公里的“蓝色动脉”串联起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kaiyun开云app成为了国家水网的主骨架和大动脉。作为造福民族、造福人民的世纪工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南水北调工程顺利推进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离不开沿线年的新年贺词里,习问候道:“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沿线多万人移民搬迁,为这个工程作出了无私奉献,我们要向他们表示敬意,希望他们在新的家园生活幸福。”2021年,他来到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对乡亲们说:“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是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最大的移民迁安工程。2001年,邓伟志与袁祖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缑元有等一行来到中线工程渠首所在的淅川县,实地了解移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情况。调研组在报告中写道:“至2000年,淅川县移民人均纯收入只有696元,人均占有粮食150公斤……正常年景库区3.5万移民严重缺粮,年缺粮达280万公斤,移民不得不继续开垦荒山进行耕种,使大量水土流失。一些依靠消落地生活的居民失去生存条件,县里移民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的50%。”

  根据发现的情况,调研组提出多项政策建议:将实物补偿政策与扶贫政策相结合,编制淹没处理概算;设立库区建设基金,划拨一定比例进行开发性移民扶持;加大扶持力度,使移民社区达到安置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库区、库周生态保护的投入,实现库区生态平衡;建立对移民工程的监测评估机制,保障移民的合法权益;加强移民工作的法制保障等等。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总理作出重要批示,为移民工作提供了有力参考。

  易地搬迁只是移民新生活的起点,搬迁群众入住新居后,如何融入新环境,实现就业增收、安稳致富成为新的重要课题。

  2014年7月,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高度重视库区移民的发展和致富,他动情地说:“为了中线工程的建设,库区移民含泪舍弃了他们赖以养家的果园、忍痛卖掉了他们借以糊口的渔船、亲手拆除了用以谋生的厂房,为国家舍小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他们的生活安康。解决移民问题,不是靠大量的资金投入就能解决,也不是光给点钱、盖个房子、给点耕地就一劳永逸,库区移民群众搬出,只是迈出第一步,要真正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这是个长期的过程。搬走并不意味着移民工作已经结束,只有实现库区移民的发展和致富,才能保证中线工程的通水成功和后续的运行。”

  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中央、国务院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一系列南水北调移民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受水区与水源地的对口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库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移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移民群众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24年8月,习在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中写道:“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需要人人尽责、久久为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水北调事关上亿人喝水用水,水质安全、用水安全是工程运行的生命线,水质决定着南水北调的成败。在工程建设阶段,民进就组织调研组多次到工程沿线与乡镇干部、农民、船民交流,持续关注汉江上游水质和调水过程中的水质保护。

  2004年,时任民进湖北省委会主委、著名的湿地生态学家蔡述明关注到水源地污染的问题,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呼吁尽快建立丹江库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他提出,汉江上游流域面积9218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高达38536平方公里,流失的泥沙都进入库区,致使水质含沙量增加,淤塞塘库河道,抬高河床,恶化生态环境,应尽快建立丹江库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河南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内有丹江口水库、丹江干流及滔河、淇河、鹳河、刁河等支流。如今,保护区已经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构筑起千里调水的生态长城。

  2013年,时任民进江苏省委会主委陈凌孚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呼吁,要重视东线工程源头扬州的工业污染、农业污染问题。2014年,朱永新带队在河南、陕西开展“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调研,调研组建议,完善南水北调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提升应急监管能力,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2014年7月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时任民进武汉市委会副主委李长安提出,应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基金”,从源头上保证水质安全;时任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马荣才建议,应统筹水源区经济与生态效益,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2023年7月,民进中央向中央报送了关于加强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的书面建议,从法规条例保障、协同保护机制、污染监测防治等角度提出了建议。该建议得到了国务院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批示,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关注、重视和采纳,助力推动了相关工作。

  南水北调作为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科学推进实施调水,更好发挥工程作用,需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不断强化流域治理管理。

  习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涵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加强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资源保护,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民进中央自2007年发起创办了长江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后更名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2019年发起创办了黄河保护与发展论坛,在论坛10余年的历程中,多位专家学者曾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在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的深远影响提出看法。在畅所欲言中,“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共识不断深化;在交流研讨中,一系列前瞻性、引领性、战略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不断涌现。民进中央认真梳理,充分吸收、转化和运用这些观点和建议,kaiyun开云app积极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有效施策作出贡献。

  2014年,时任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分别带队,围绕“建立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调研成果得到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共饮长江水,共绘碧水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清冽水脉大部分来自汉江,这条长江最长支流的水质优劣与长江流域整体治理密切相关。

  自2021年起,受中央委托,各派中央开启了为期5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每年都要来到长江岸边,实地调研当地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保护情况,聚焦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情况等重点选题,查找决策部署中遇到的难点卡点,与各方一道分析情况、研究问题、凝聚共识。

  2024年7月,民进中央与财政部就“完善对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的资金投入机制”开展联合调研,专家组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在波光粼粼的亚洲最大人工淡水湖边,围绕恢复水生态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目标,深入探讨如何让生态投入的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发挥出最大效益。调研成果同样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重视与批示。

  自中国民主促进会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以来的80年正道坚守,80年的风雨兼程,无数民进人怀抱初心使命,为包括南水北调工程在内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推动党和国家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如今的南水北调,清澈甘霖穿越千岩万壑,宛若蛟龙蜿蜒在中华大地上。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的世纪握手,带给北方大地新的生机,绘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世图景。

  回望这段历史,其中蕴含着一代又一代民进人“立会为公,参政为民”的精神品格,体现的是民进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切实履行新型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能的责任担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些历史也成为了民进人的智慧结晶、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在未来的履职工作中,将持续激励民进人作出新的贡献,书写新的历史。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5年4月7日 第8版,作者康立浩系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二处干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8-2024 kaiyun-开云(中国)官方网站_KAIYUN.COM 版权所有  xml地图  txt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